为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家学,4月1日上午,“斯文在兹”——儒家四圣家学会讲在济宁学院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代表及当代教育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四圣家学传统的传承、转变和当代价值,展望未来教育发展之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注入鲜活力量。
四氏学是历史上衍圣公府为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特设的学校。儒家家学特别强调儒家思想在家族内部的传承与发展,注重家族成员对儒家经典的学习、理解和实践。活动伊始,一段历史短片将观众带回90年前。90年前的1935年,改爵为官,孔、颜、曾、孟四氏嫡长孙在南京齐聚一堂,展示了家族成员的血脉相连和儒家文化的传承延续。90年后的2025年,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先生首倡孔、颜、曾、孟四氏嫡裔再聚首,共同探讨四圣家学传统的传承、转变和当代价值,展望未来教育创新之路。
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重温孔氏家学的风貌,以祖父孔德成先生言传身教的具体事例谈孔氏“诗礼传家”及其现代意义。一千多年来,《颜氏家训》成为儒家教育思想与世俗生活成功贯通的重要典籍。颜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颜秉刚则援引《颜氏家训》中警句,强调颜氏家学的传统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第一代“宗圣奉祀官”曾繁山嗣子曾祥符之女曾令霞以曾子家学的修身传统为切入点,揭示曾子家族的仁孝家学以及当代影响。孟子第七十六代嫡长孙孟令继结合孟母教子的故事,剖析母教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孟子所讲的“大人之学”。
随后,海峡两岸教育专家、学者,结合四氏家学,探讨传统教育传承以及对现代教育创新的意义。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董金裕讲解了传统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和借鉴意义。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教授以《lt;颜氏家训gt;就是“颜氏家学”——兼论颜氏家学的本质特征与文化属性》为题,讲述了颜氏家学的忠烈传统以及和儒学的本质关系。台北市立大学张晓生教授分享台湾将《论语》《孟子》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强调经典诵读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济宁学院刘振佳教授则从四氏学堂到现代师范教育的演变,展望“全人教育”的儒家智慧方案。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台湾东吴大学李克明教授以“孔子遇见哈佛”的幽默比喻,阐释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对话可能;深圳“儒士社”总祭酒罗仁和分享青年践行儒家礼仪的心得,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济宁学院学生的提问更是引发全场对修身传统的当代实践的思考。